钱币收藏网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纸币收藏

珍奇的元代国号钱

来源:百分钱币收藏网 编辑: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28
  在我国古代货币这个百花园 中,有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就是众 所瞩目的“国号钱”。这类钱中有西 周、春秋之际的“西周”、“东周”圆 钱,有五代十国时后蜀的“大蜀通 宝”小平铜钱,南唐的“大唐通宝” 小平铜钱和未改元“大唐”之前称 “大齐”时所铸的“大齐通宝”小平 铜钱,南宋时所铸的“大宋元宝”小 平、折二、折三铜铁钱和“大宋通 宝”当拾铜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 权所铸行的“国号钱”,有六朝时夏 国赫连勃勃“真兴”年间铸的国号 连年号的“大夏真兴”小平铜钱,唐 朝初年时高昌国所铸的“髙昌吉利”铜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所铸的国号连年号的“大辽天 庆”镇库大铜钱,元朝武宗至大年间所铸行的汉文“大元通 宝”小平铜钱和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折十铜钱。

  笔者于1994年初夏集得一枚奇异的小平铜钱,穿孔为 方形圆孔,面文为上下直读的“大元”二字,穿左右“通宝”的 位置则各为一朵六瓣花形图案,钱背为粗大的四出文。外形 略呈椭圆,上下方向直径2.54厘米,左右为2.50厘米,面穿 径0.65厘米,背穿径0.6厘米,厚0.15厘米,重5.3克。

  据售钱的育年农民讲,是他去其在赤峰巾翁牛特旗头牌子 乡杨树洼村的岳父家探亲时,在离村庄很远的沙窝中被风吹出 的一具人骨架旁拣到的。同时拣到的钱共11枚,计有唐朝的开 元通宝小平铜钱、北宋的大观通宝小平折十铜钱、政和通宝折 三铜钱、宣和通宝小平铜钱、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小平铜 钱。穿在一根已经腐朽的皮条上,这枚“大元”铜钱因钱文是两 个宇,面、背各有花形和四出文,且又是圆穿孔,在钱串中格外 显眼,引人注目。因为钱是在沙漠中出土的(头牌子乡一带有方 圆几十公里的沙漠、沙丘),所以,不像其它地方出土的铜钱那 样,表面有透骨的红斑、绿锈、黑锈,这枚钱体表面锈蚀不严重, 为钱育色包浆,极像黑漆古锈色,非常美观,以致被拣到的农民 误认为银钱,将钱的外轮右上部磨破锈片和包浆,露出7青铜 质地。与元代的至元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及八思巴文大元 通宝等钱的铜质、铜色对照相比,几乎完全一致,为典塑的元钱铜质。而据《赤峰市历代行政区域设置概要》翁牛特旗政府所 在地乌丹镇,大徳元年二月戊戌,升全州为全宁府。大德七年 十一月升全宁府为路,《元史,成宗纪》下厲全宁县(路治所 在),其址为今乌丹古城。”头牌子则是南距全宁路最近的一座 驿站,元代时,此条驿路南来北往的行人客商很多,可能是某位 行人或客商在附近的沙澳中因迷路饥渴而死,遗下此一串钱。 以同串中其它钱来佐证,上迄唐朝开元通宝,下止金代大定通 宝,元代年号钱则一枚未发现,距今最近的年号为金代世宗之 “大定”,而此铜钱面文“大元”则为元朝的国号。从钱串中没有 发现任何一枚元代年号钱的情况来分析,此枚面文为“大元”的 小平铜钱为元朝早期所铸当不会有错。

  细观之,此钱面文“大元”二字的书写风格同元武宗时铸行 的汉文“大元通宝”小平铜钱面文“大元”二宇略有不同,却和南 宋铸的“大宋元宝”钱上的“大元”二字接近。单以“大”字论,则 很像“大朝金合”、“大朝通宝”小样面文的“大”字,而“元”字却极 类楷书“中统元宝”的“元”字,给人以古朴、浑厚、凝重的美感。

  “大元” 二字所在上下方,钱肉略高于两侧六瓣花所在之钱肉, 在面穿缘四角处各有一条细弧型沟连接外轮内缘,形成了一个 醍目的图案,穿左右两侧为六瓣花形图案,花形不太规整,花瓣 也有大小之分。钱背为粗大的四出文,四出文将钱背分为四份, 每份之中的钱肉都凸起,呈长圆扁条状,穿下凸起的长圆扁条 钱肉中有一浅浅的横纹。整个钱铸造工艺同元代其它年号钱相 比,略显粗槌,但更透出古朴。从钱文的书写风格,面、背图案来 看,为典型的元代风格。

  自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铢两记重货币,铸行开元通宝 钱,开创了货币面文为“宝文制”的新纪元后,面文为二字、而且 没有“通宝”和“元宝”之类通行宝文字样的钱,只见披露过两 种。一种是辽被金所灭后,契丹贵族移刺窝斡于金正隆五年 (1160年)造反称帝,攻占了原辽上京临潢府,建元“天正”时所 铸的两枚面文为上下直读“天正” 二字,左右宝文位置及钱背穿 右各有一组孕星纹的疑为辽钱的小平铜钱见《中国钱币》1991年第3期杨鲁安文《天正钱补证》。另一种是疑为北宋所铸 的面文为上下直读“宣和” 二字,左右宝文位置和背穿右也是各 为一组孕星纹的一枚小平铜钱(见1993年2期《内蒙古金融研 究,钱币专刊》杨树昌、姚中著文《天正的姊妹钱“宣和”吉语 钱》。但是,这两种三枚铜钱虽说面文都为上下二字,左右以孕 星纹替代宝文,钱背穿右也有一组孕星文,却只是年号,只能称 之为“年号钱”。而笔者集得的这枚小平铜钱的面文“大元”却是 蒙古贵族于13世纪中叶建立的“大元帝国”的国号,愚意此钱 可称作元朝的“国号钱”。

  纵观元代货币史,我们知道终元一代基本上是通行纸币 的。中国的纸币起源于唐代的“飞钱”和北宋发行的“交子”,经 过南宋的“会子”、“关子”,金代“贞祐宝钞”的发展、完善,至元 代,纸币的发行、流通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元朝统治者于建 国之初的中统元年(1260年)开始,先后发行了 “中统交钞”和 “中统元宝钞”,以金、银为钞本〈准备金〉,而以白银为主,几乎 可以说是一种银本位制度。又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大 二年(1309年)发行了 “至元通行宝钞”和“至大银钞”,并于至元 年间颁布了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纸币 发行管理制度,基本上完莕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而纸币的 发行、流通、使用,对元朝的经济恢复、发展及内外贸易都产生 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并对后世和世界上许多国家货币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是通行纸币,所以,元初的各位皇帝只是象征性地铸 了一些年号钱,如: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 但铸额很小,因而,此类钱存世极珍稀。元代大规模铸行铜钱只 有两次:一次是元武宗至大二年铸汉文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小 平铜钱和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折十铜钱,但只流通了一年半就被 禁用;另一次是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铸行至正通宝铜钱及 折银至正之宝权钞钱,也不过流通了十几年,元朝就灭亡了。再 就是元朝统治者对宗教采取了开放、兼容、利用的政策,佛教、 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同时并存、发展。元朝统治者笃信喇嘛教,而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故而佛教尤受尊崇。各寺观则有权 铸造供佛之用钱,俗称“供养钱”,有仿年号钱,有纪年钱,有神 佛钱,也有吉语钱等多种,这些供养钱大都劭制很小,但在特殊 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正式通货进人流通领域,广大百姓对其并不 拒用,而是视同正式流通货币,乐于接受使用。

  这枚面文为直读“大元”的小平钱的外径要大于元代流通 的小平铜钱,同时,也不合元代供养钱的型制,是一枚首次发现 的奇特之钱。首先是其面文“大元”二字是上下书写在束腰形的 图案上的,而这种图案同宋、金、元几朝所流通使用的银铤的外 形是一样的,面穿两侧的六辧花形图案也是宋、金、元时期最为 流行的葵花图案。其次,钱背的四出文与1985年内蒙古呼和浩 特市东郊白塔中发现的元代中统元宝交钞鹭拾文纸币的正面、 背面所印的铜钱图上的四出文图案相同。鉴于面文两旁为汉文 九疊篆宇,尚无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出现,而据《元典章》:“至元 六年(1269年)二月十三日(己丑),诏以新制蒙古字颁行天下。 我国家肇基朔方,欲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宇,因取汉楷 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特命国师八思马(巴)创为蒙古新字, 译写一切文宇。”由此可见,这种四出文出现在元代钱币之上, 至少也应在元朝初年的至元六年之前。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 月,元世祖忽必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为“大元”。笔者根据此 枚钱的种种特征,考证后认为:此钱应是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建 元“大元”后发行的特种纪念币。以国号“大元”为钱文,表示其 为国家所发行,钱面饰银铤,面葵花图案、背四出文和圆穿孔则 以示区别于正式流通钱币。另外,元朝初年铸行的楷书中统元 宝小平铜钱钱背也饰有四星,可当此“大元”国号钱为元朝初年 所铸之另一有力旁证。而以其同出的其它流通钱来证明,此钱 虽然是一种特殊纪念币,但也具有普通货币的职能,能够进入 流通领域参与流通。从这一点来说,此钱是一枚极具研究价值 的珍贵钱币,是流通钱币和供养钱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网: http://www.100ybk.com
纸币收藏
纸币收藏
企业新闻| 在线留言| 在线反馈|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场 电话:15210093958 QQ:1641661717
  • 版权所有:百分钱币收藏网  2008-2023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