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网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纸币收藏

收藏古陶瓷的艺术

来源:百分钱币收藏网 编辑: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0-26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前面我们一再指出,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是一种艺 术生活。众所周知,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必须要有文化,懂艺术。 不懂不要紧,要努力去学习。中国古代陶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古代艺术瑰宝,它本身有极其丰富的历史、科 学、艺术内涵。要收藏它(而不仅仅是“玩”、是“炒),必须 深入认识它,理解它。而要深入认识它、理解它,就必须有中国 历史知识,中国陶瓷史知识,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知 识,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知识和中国陶瓷史知识。收 藏中国古代陶瓷的人,最起码要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关系, 即所谓朝代变更的时序。专家们在分析鉴定一件器物时,一定要 说到此器是某朝的,或某朝仿某朝的。如果爱好者、收藏者连这 种朝代名称都陌生,哪朝在前哪朝在后都弄不明白,显然是不能 懂得这件或这些器物的。据我所知,我国爱好中国古代陶瓷的 人,大多数有相当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有相当部分是某门学科 的专家,他们对中国历史是比较熟悉的。只要有高中以上文化程 度,对中国历史就会有所了解。然而确有部分爱好者、收藏者对 中国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在收藏活动中不免有些茫然。还有部分 从事中国文史以外行业的专家、企业界人士,虽曾学习过中国历 史,因为对知识技术的“三天不摸手生”的关系,对具体朝代的 时序有时也恍然了。凡此,都需要学习中国历史的有关知识。

  每件中国古代陶瓷都是中国历史上某一特定时 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的综合产物。因此,要 真正认识它、爱好它、懂得它(理解它)那就除了熟悉中国历史 的朝代变化外,还要更多地知道一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等知识。如中国陶瓷器上什么时候起,为什么 有莲花纹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为什么纹饰都在口、 颈、肩部?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白瓷器?唐三彩为什么只能产生于 盛唐时期而不是在唐初、唐代中晚期,及其他朝代?唐代瓷器生产为什么会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元代瓷器为什么大多胎体 厚重?宋代瓷器为什么会百花齐放?宋人为什么喜好黑瓷?明清 瓷器的五爪龙纹为什么少见?……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要用中 国历史知识来回答的。也只有懂得这些,才能更好地,科学地收 藏,才能成为收藏家,而不只是“古董迷”、文物贩子(四川话 叫“文物串串”)。
关于中国陶瓷史知识对于爱好、收藏中国陶瓷的意义,更是 不言而喻,它是从事收藏的必不可少基础知识,所以本书第一章 开宗明义就讲这部分。此处不重复了。
关于与陶瓷生产制作相关的自然科学及工艺技术知识对收藏 的意义,是从高层次上讲的,是对希望成为“收藏家”的收藏者 讲的,因为懂得这部分知识,能更好地懂得古陶瓷,更好地鉴 别,也才能更有效地收藏,成为收藏家。一些大收藏家深知这个 通理,已在这样行动。下文我们将详细介绍的香港著名收藏家罗 桂祥先生,为提高收藏水平,提高藏品的品位档次,除不断读书 学习,请专家到香港讲学外,还数次去宜兴丁蜀镇考察紫砂器的 工艺流程,拜老师父为师,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紫砂器的认识、了 解,提高了收藏鉴赏水平,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茶具收藏家。

  其实,每一位中国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都是从事中国历 史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专家,我们都非常熟悉中国历史,更 不用说中国陶瓷史,我们也经常去现代陶瓷厂考察学习现代陶瓷 工艺,研究古陶瓷工艺,也懂得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还与自然 科学家合作研究陶瓷生产的科学原理,等等。所以,希望我们的 古陶瓷爱好者,收藏者加强有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希望诸君成 为收藏行家的金玉良言。

  1.收藏的艺术
  收藏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想成为真正的,有成就 的收藏家,必须十分讲究收藏的方式方法即其科学性、艺术性。

  下面几点是同收藏界的朋友打交道时总结出来的,很不全面。我 不是在写什么“收藏大全”、“收藏指南”之类的东西教训读者, 指导读者,是在与读者们讨论收藏的心得体会。
  收藏中国古代陶瓷,首先要确定一个或两三个专题,使自己 的收藏有特色,才有价值。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陶瓷有上万年的 历史,流传于世的历代陶瓷器品种以百计,数量以百万计,凭个 人之力,即使有万贯家财,也难以全面收藏。何况我们大多数收 藏爱好者皆属“工薪阶层”,财力十分有限,面对古代陶瓷这一 大千世界,确实只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进行收藏,而不应全面 开花,见啥收啥。即使你财力雄厚,也不应什么都收,因为无重 点无专题的收藏是没有特色,没有多少价值的。以国家为后盾的 公立博物馆的古陶瓷收藏,也是各有重特色的。外国的情况 不大了解。我们中国的国家博物馆的古陶瓷收藏,大体上各有侧 重,特色鲜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收藏明淸官窑瓷器和历代名窑 陶瓷器为主,上海博物馆以收藏名窑陶瓷器为主,南京博物院以 收藏六朝、明淸陶瓷为主;浙江省博物馆以收藏越窑、浙江历代 名窑陶瓷为主,景德镇陶瓷馆以收藏景德镇瓷器为主,江西省博 物馆以收藏江西历代陶瓷为主,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以收藏辽代 陶瓷为主,四川大学博物馆以收藏四川邛窑、琉璃厂窑等四川陶 瓷为主,……等等。当代一些著名的收藏家的藏品也是很有特 色、个性,形成专题的,如香港的罗桂祥以收藏中国陶瓷茶具为 主,徐展堂以收藏名窑瓷器为主,成都的谭瑞林以收藏陶瓷扁壶 为主,成都有一人以收藏有红楼梦人物图纹的瓷器为主,北京的 胡雁溪以收藏明清民窑青花窑器为主,等等。有专题的收藏不仅 使财力集中,而且使精力集中,有利于收藏者深入学习研究,提 髙收藏鉴赏能力,收到精品,成为行家里手。显而易见,那种不 加选择大杂烩式收藏是不会使收藏者成为专家,也不会收到精品 的。

  收藏中国古陶瓷贵在精而不在多。前已阐明,中国陶瓷上下 万余年,品种十分丰富,数量极其巨大,即使选择一个方面,确 定一个专题进行收藏,其所遇见的传世品,也是很多的,以个人 财力、物力〈如居室的面积也很难收藏很多。这种情况下就 要重点选择,取其精者收藏之。常见一些古陶瓷爱好者初人收藏 行列,有些饥不择食,急于收藏一定数量,结果藏品不精,许多 东西并不具有很大收藏价值,白白花了很多财力,占去家里许多 宝贵的空间。应该集中财力,去收藏已确定的专题中的精品,这 样藏品数量可能不是很多,但件件(至少相当部分)是珍、稀、 全(相对于残而言)的精品,以一当十,这样的收藏才有高的档 次和品位。
收藏既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科学和艺术劳 动,而任何一种科学和艺术要取得成功,都必须持之以恒,付出 艰巨的劳动。从事收藏是相当辛苦的,除了花去大量财力物力 外,还须花去全部精力学习钻研,鉴别考证,精心保管。只有不 畏艰难,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成功的古陶瓷收藏家。半途而废将 一事无成。我接触的收藏者中,有那么几位刚收藏几年兴趣就没 了。再过些时,听说已在处理藏品了。这样的收藏者,不会成为 成功的收藏家,只是收藏队伍中的过客。而那些著名的古陶瓷收 藏家,莫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辛勤收藏并读书研究才 成功的。有些甚至是几代人持续不断地收藏才成为收藏家的。如 明代项子京,其父祖即喜收藏,项子京又子继父业,才积累了丰 富藏品,加上本人刻苦研究,具有了精深的鉴定能力,著书立 说,终成一代收藏名家。现代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朱家 I晋先生,其家均富收藏,他们才有先天条件成为有名的专家。 任何人要成功一件事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从事中国古陶 瓷收藏也是如此。

  与前面两点相关的一个收藏艺术是,从事收藏切忌追求热点,趋同从众。收藏活动(包括收藏古陶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学识修养、地区环境(货源〉、经济实力等择优而行, 有特色、有专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藏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经 济活动、商业行为(只是交换的是特殊商品在追求髙雅艺术 享受、陶冶情操、提髙修养的同时,自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但 收藏者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经济观念,坚持收藏品的科 学性、艺术性、专题化,而不要去追求热门,趋同众好,即不要 人家买什么就买什么,人说什么能赚钱就收什么,这是不科学 的;也是很危险的。《经济时报〉1997年4月30日评述说:一 些收藏者容易被市场不断攀升的价格所迷惑,以为某种热门釋品 短时间能获大利。其实,不正常的价格必然有不正常的社会经济 因素;很可能是士为操纵造成' 髙价格后潜藏着危机。这有当代 市场波动的教训。如1997年3月30日,北京邮市上,因大批人 迅速转手倒卖,使面值100元的熊猫纪念银币,达到每套 5800—7000元。仅过了三天,到4月2日,就猛跌到每套700— 1200元,大多数收藏者损失惨重。这是从事收藏的人必须严格 忌讳的。除了价格的波动,在古陶的收藏中,追热从众,还容易 收到假货。本世纪初,外商涌进中国,巧取豪夺中国文物,在古 陶瓷方面,明淸官窑瓷器、唐三彩、宋代均窑、哥窑、龙泉窑瓷 是大热门,于是北京、山西、河南、景德镇等地大量仿造这些东 西以供市场之外急需,不少外国博物馆现在就收藏有这类假货。 近十多年兴起收藏热,于是大量假货充斥市场,这点下节专门讲 述。收藏活动中的追热趋同是很危险的。

  收藏中不要有赌搏心理,把收藏当作“押宝”。 这里不再详述。
  虽然中国古代陶瓷有上万年历史,留存于世的古陶瓷器数以 百万件,极其丰富,但由于中国及世界各国桌好中国古陶瓷的人 越来越多,收藏中国古陶瓷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存世的古陶瓷在这庞大的中外收藏大军面前仍然是“供不应求",各地文物市场 共同显示的迹象是古陶瓷货源越来越少,珍品、精品更是难得一 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聪明的、识时务的收藏者把眼光描准现 代中国和外国陶瓷器的收藏,我认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成功的 抉择。
现代中国陶瓷是古代陶瓷的继承和发展,万年中国陶瓷的优 良传统,文化意蕴等等都积淀在现代陶瓷器中。近代,尤其是近 二十年来中外频繁的科学文化交流,外国文化又渗入现代中国陶 瓷之中。现代的科学、文化、艺术又给予古老的中国陶瓷以新的 时代特征和生命力,使之焕发出青春。今无的中国陶瓷器,无论 胎釉的选择配制,成型工艺,彩料创造,装饰方式方法等等,其 科学性、艺术性,都较古代陶瓷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更科学、更 艺术了,整体水平更高了,而且不失古陶瓷的某些韵味。对后代 中国人,今天的中国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部分,是古代陶 瓷,而且是比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更精致、更艺术的古代陶 瓷,因而会更加热爱、珍视、更着力收藏,价值也可能会更高。 凡此种种,说明现代中国陶瓷是值得收藏的,是爱好中国陶瓷的 收藏家可以选择的一个收藏方向。着意的收藏现代中国陶瓷精 品,还有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保存文化财富的作用,同样是功德 无量。

  对中国古陶瓷爱好者、收藏者,外国陶瓷,无论是古代还是 现代的,都可适当予以收藏。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 科学、文化、艺术品,都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过去、现 在、将来,各国、各族人民都在、将会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人类 的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中国陶瓷很早以前就已走向世界,成 为许多国家民族喜爱的艺术珍宝,成为世界文化财富,对全人类 的进步作出过应有贡献。同样,各国人民也有或长或短生产陶瓷器的历史,各国的古代及现代陶瓷器也都具有各自国家民族的历 史的、科学的、文化艺术的特色和价值,亦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中的财富。这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喜迎四方宾客,各行 各业的人们走出国门,这两种渠道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经济、科 学、文化交流。外国陶瓷器输人中国,丰富了中国陶瓷市场。一 些有机会出国求学、经商、务工、讲学、作外交官的人,也越来 越多地接触外国现代陶瓷产品。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有意识 地收藏外国陶瓷器,将是十分明智的,有益的。有机会、有条件 合法(合当事国之法)收藏外国古代陶瓷器当然好,收藏现代外 国陶瓷也很有价值。首先,这种收藏本身就记录了二十世纪中国 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近二十来年改革 开放的中国以东方巨人的姿态,站起来了的、强大的、迈向四个 现代化的中国人民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的气慨同世界现代科学文 化的交流。其次,收藏外国陶瓷,可使之作为我们认识中国陶瓷 的新的参照物,加深我们对中国陶瓷的特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 认识、研究、收藏中国陶瓷。其三,外国陶瓷器是外国科学文化 艺术的载体,收藏它们,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其历史、经济、 文化,提高我们的学识修养,使我们眼界更广,心胸更阔,生活 更丰富。其四,收藏外国陶瓷也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累外国 文物,此理同于前述之收藏现代中国陶瓷之理。事实上,现代中 国人收藏的外国科学艺术品已成为文物了,如北京的中国友谊博 物馆的全部藏品,就是解放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朋友送给我 国领导人的礼物。这个博物馆以其藏品独特而成为我国最具特色 的一个博物馆,是我国人民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收藏 外国陶瓷,同样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纸币收藏
纸币收藏
企业新闻| 在线留言| 在线反馈|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场 电话:15210093958 QQ:1641661717
  • 版权所有:百分钱币收藏网  2008-2023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