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网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纸币收藏

越王古剑归里记

来源:百分钱币收藏网 编辑: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8-21
     1995年的初秋,正在紧张筹 备1995秋季拍卖会的浙江省国际 商品拍卖中心主动与浙江省博物 馆接洽,说他们经过商议,想帮助 文物系统做点事,“能不能找到一 件国宝级文物,由我们出面找到买 家,捐给省博物馆,以这样的方式 唤起全社会对抢救文物的重视。” 这一想法体现了对文物工作的理 解和支持,因而得到了省博方面的 积极响应。但由于在杭州实在找 不到这种流散在社会上的国宝级 文物,省博物馆曹锦炎副馆长和拍 卖中心人员一起去了趟上海。在 上海市文物商店,他们的努力同样没有奏效。但在见到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的时候,热心的 马馆长表示,10月初他将赴香港,届时可以帮助留心一下。

  马承源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青铜器专家,在文物界素有 “北李(李学勤)南马,马承源广之称。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 50周年庆典的“世纪宝鼎”,马承源便是策划者之一,又是最 主要的技术顾问。他和香港从事文物生意的老板们有着广泛 的联系,当有特别重要的文物在香港面世,他马上就能知 道。9月下旬,在他还没有动身的时候,消息已经来了。
香港方面给马承源馆长寄来了一份拍卖品清单,其中一 张肯铜古剑的传真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柄青铜古剑 的剑格铭文拓片,剑格上铸有错金鸟虫书铭文八字:正面为 “戊王戊王”,反面为“者旨於賜”。若考释无误,则此剑则为大 名鼎鼎的越王勾践之子者旨於賜生前佩戴之物。国之重宝啊!马承源先生不由惊叹道。

  古代吴、越,善铸青铜剑,其技艺之精湛,“肉试则断牛 马,金试则截盘匝,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 之则碎为百”。由于吴越青铜剑名闻遐迩,在当时即已成为有 口皆碑的宝器,故得之者视若珍宝,所谓“夫有吴、越之剑者, 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各国君主不仅生前渴望得 到,用于佩戴炫耀,而且死后常以之作为珍品殉葬。地不爱 宝,最近20余年来,在湖北、河南等地楚墓中铸有吴、越王名 的青铜古剑时有出土,比较重要的如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 践剑,湖北秭归、江陵和湖南益阳出土的越王州勾剑,湖北江 陵出土的越王兀北古剑,山西原平、安徽南陵、庐江出土的吴 王光剑,湖北襄阳、河南辉县和山东临朐出土的吴王夫差剑 ……使后人一睹2400年前的吴越名剑风采,证明古书记载 确非虚语。

  而眼前的这一柄,虽尚未见到实物,但马承源先生以其 丰富的学识和职业的敏感断定,这是一柄堪称国宝的绝世名 剑,其价值和意义远在众多已出土的吴越名剑之上!
越王名剑何以流落香港市肆?思虑间,马承源先生心急如焚,当即与浙江省博物馆联系。10月1日,同为青铜器和 古文字专家的曹锦炎副馆长匆匆赴沪与马承源馆长晤面。经 过考证讨论,两位专家确认:此剑为越王者旨於賜,即史籍所 载的舫与《公元前464 ~公元前459年在位》生前佩鉞之物。 救回流失的国宝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经紧急磋商,浙江省博物馆郑重表示,只要马承源先生 到香港看7"后没问题,我们就准备筹款买下。

  1995年10月4日,马承源先生飞往香港。由朋友引路, 跨进了一位古玩商人的门槛,终于见到了“越国故人”。马承 源先生事后在鉴定会上说,在见到古剑的霎时,他简直看呆 了:从形制看,此剑确为战国名剑之常制,长52.4厘米,最宽 处4.1厘米,外有完整的黑漆剑鞘。一经拔出,寒光凜凍,剑 气逼人。更出奇的是,此剑剑缑(剑茎上缠绕的丝绳》虽历千 年而完整无损,剑格上镶嵌的绿松石亦完好如初,剑身通体 毫无锈蚀,锋刃锐利。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在所有出土的 吴越青铜古剑中,它是最完整的一件,堪称翘楚之作。尽管此剑开价100万港元之巨,但仍有不少海外买家纷 纷表达了求购意向,有的古董商出价更髙。所有这些消息又 令马承源先生心里感到沉重。

  10月6日,马承源先生从香港打来长途电话:“东西是 真的,考究得不得了,要不要?”
浙江省博物馆此时正巧召开馆长办公会议。几位负责人 —致决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将这柄越王宝剑抢救 回来!
在得悉浙江省博物馆这-明确决定后,马承源先生即火 速与卖家接触,陈以大义,力促卖家将此剑转让给浙江方 面。并向在港友人借了 10万港元,抢先付了定金,并于当天 将宝剑取回友人家中保存。在此基础上,又以上海博物馆和 个人声誉作保,说服卖家允许破例先将宝剑带回内地。感于 马承源先生抢救国宝的赤诚,香港卖方破例同意了这一方 案.
10月16日,越王古剑平安运抵上海。这是马承源先生按 高价值买保险后委托专业运输机构送出的。因为他觉得这样 才最保险,否则随机托运若被误认为“凶器”,一时半会儿也 说不淸。
 
  香港方面同时也发出通知,10月31日之前,必须付足 100万港币,否则,宝剑仍将收回。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0月19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兼浙江省博物馆常务 副馆长陈文锦亲赴上海,迎取越王宝剑回杭。一路上几位负 责人感慨万千。
遥想当年,吴越之地,列国纷争,兵戈不息,青铜剑铸造 业亦因之得到长足发展,冶铸技术远远超过中原诸国。许多 铸剑名师,如欧冶子和干将、莫邪,其传奇般的铸剑故事一直 流传至今。但可惜的是,在浙江这块越国后人的土地上,从来 就没有出土过一柄铸有铭文的越王剑。据史籍记载,越王勾 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大败吴国,之后北上琅琊,称霸中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尽 取吴故地至浙江”。众多的越王剑,极可能是被楚国作为战利 品掳离家乡的。如今古剑还乡,家乡父老能不欣喜若狂?10月23日,浙江省博物馆在文澜阁举行了名剑开封启 视仪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州大学教授毛照晰等 闻讯欣然前来观摩,看后不住喷喷称叹:“真是稀世之宝,让 它回到浙江,回到越国故地,真是功德无量的事啊!”然而此刻,无论是浙江籍的马承源先生,还是浙江省博 物馆的领导,最关心的还是100万港币的筹措问题。100万这 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也着实不小,对于年征集文物经费只 有数万元的浙江省博物馆来说,压力尤为沉重。显而易见,单 靠博物馆一方是绝难独力承担这一抢救国宝的千秋胜业的, 而此时离港方限定的缴款期限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形势万 分紧急。整个博物馆沸腾了。全馆上下迅即行动起来,连日多方奔走呼吁。一份《呼吁企业参与抢救珍稀国宝越王剑的倡议 书》在半小时内拟好、打印,迅速分发全省各地。省博物馆领 导更是寝食难安,日夜擘划商议,他们早已下定决心,哪怕是 砸锅卖铁,也要让这柄越王剑在浙江省博物馆安下家来 省市各新闻单位对此事倾入了相当的关注。电视、广播 纷纷发表消息、专題、评述……珍稀古剑盼归故里的消息迅 速传开,许多报纸也及时作了报道。从10月24日起,开始陆 续有企业或单位来人来电洽谈,抢救国宝,免使其沦落海外 的事业初现希望的曝光。

  与此同时,一些关注此事的人也存有疑虑:境外的古董 拍卖行内往往鱼龙混杂,花这么大精力、財力抢救回来的,会 不会也是“赝鼎之作”?对此,省博物馆有关方面的专家作了 断然否定的回答。因为从掌握的情况看,这柄越王剑应是走 私出境不久的楚墓出土文物,是有地可稽的。另外,巳有靑铜 器专家对此剑作了全面细致的鉴定,确定其为真品。10月26 曰,身为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 会委员的马承源先生特意从上海发来了为此剑亲笔所书的 鉴定书:
“越王者旨於赐剑^铭文铸于剑格两面,字 为双钩,范铸极精。双钩内填红色,空地处镶嵌绿松石。 字划完整,未有任何损坏。剑茎上有半圓之木片填地,其 上缠有丝编织之缑,虽有局部腐朽,然大体可见其制 度。传世越王剑中缠缑者,仅此一柄。茎有箍二周,其上 纹饰极其精工,延伸两边,此盖陶范不能为,知其为失蜡 法所铸。剑体宽阔,前端稍收,乃越剑之常制。尤其珍责 者,剑体未有绿锈腐蚀,大部光亮如新,青铜质地未有任 何改变^距今二千四百余年左右之剑,仍能光亮湛 然,在已发现的千柄古剑中,难能有一柄与之相匹,此乃 剑中之极品,稀世之珍宝。

  “者旨於賜……其人残损之剑,本世纪曾出现过两 柄,但质地或松蚀,或脱胎,字划及釗刃损伤甚多,绝不能与此相比,但也列为一级收藏品。本剑的金属质地之完 好,已超过湖北发现的越王勾践剑……此剑附有釗鞘, 表面光洁如新,且有平行之密棱,是越国王室髹漆工艺 极其珍责的实物资料。整体来看,质地崭新,有缑、有鞘, 此其胜于越王勾践釗者。因而,此者旨於賜剑与越王勾 践剑,可并列为越釗之双绝,而为国家之重宝”。这种“国之重宝”,若能回到越国故地,“越剑越得”,其意 义之深远自不待言。然而,抢救国宝的行动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陆 续有不少企业或个人与省博物馆洽谈过,但他们将此项事业 与一般的古董拍卖等量齐观,所以一旦知晓若出资购买,古 剑需捐赠给国家,便大多支吾退缩了。而最初倡议此亊的省 国际商品拍卖中心,也只是在10月28日举行的拍卖会结束 时散发了一份呼吁企业界参与此亊的倡议书后便不了了 之。随后几天,剑的归宿扑朔迷离,抢救国宝的重任已无可推卸地压在了浙江省博物馆的身上。事态的发展出人意料,反映出许多企业和个人在抢救流 失文物这一功德无最、泽被子孙的事业认识上的误区。而在 许多发达国家,却已往往成为通例:大财团、大企业或慈苒机 构,他们出资捐助社会各项事业,往往把文物、博物馆作为首 选目标,因为捐助文物、博物馆事业,品味髙,影响广,而且可 以传之久远。而国内企业界对此还普遍感到陌生。最后的交款期限终于到了。10月31日下午,浙江省博物 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通过有关途径垫付了部分款项,得到 卖方的宽限。在此之前有段插曲:作为越国故都的绍兴市有一企业家 愿出100万港币买下此剑,条件之一是让这件国宝陈列于绍 兴博物馆。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认为,这在理论上是行得 通的,但考虑到安全收藏、文物保护的环境与技术因素,如果 另有企业家愿意出资买剑并捐赠给省博物馆,则当优先考 虑。消息也传到了海外。正在加拿大吣册大学攻读人类学 的中国留学生李灵,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得悉这一事件, 写来长信,称“赴加以来,游历北美公私集藏、行肆,深患此间 中国文物流失之甚,深信保护文物遗产应是天下百姓之共同 责任”,并表示当地许多知悉此事的华侨和留学生都有意捐 款相助,还将向北美“中国留学生”和“中国考古”两个电脑网 络发文,寻求更广泛的援助……

  珍稀古剑牵萦着万人心,也引起了浙江省委、省政府有 关领导的髙度重视。10月31日上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 平波在观摩古剑并听取汇报后指示说,是不是多想点办法, ―家企业出不起100万,可否找5家、10家,大家凑一凑,也 许更好些。部里可以帮助联系联系。副省长徐志纯表示,这是 件计划外的事,一下子要省政府出那么多资金不可能,但他 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从自己掌握的有限的机动经费里,抽出 20万来支持此事。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柴松岳是在外地检查工作时,从电视上得知越王剑的消息的,一回到杭州他 就开始过问这件事。当听说杭州钢铁集团有购买意向,他即 请省政府蔡副秘书长帮助落实……

  1995年10月31日下午,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 的负责人接到通知,匆匆赶往省政府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由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柴松岳和副省长徐志纯主持。柴副 省长在高度评价了抢救国宝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之后,透露了一个令所有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实力雄厚、眼 光远大的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已经向省政府作出保证,若此剑 确属真品,“杭钢”愿出100万港币,为抢救国宝作出表率。消息传开,所有关心古剑命运并为之奔走呼号的人们一 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继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钦佩。
由企业出资抢救流散文物,这不仅在浙江省内属开先河 之举,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杭钢”这一义举,在浙江文物史 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95年11月12日,杭州大华饭店。包括马承源先生在 内,来自京、沪、杭等地的八位青铜器、古文字、冶金铸造、丝 绸等方面的专家,再次从多学科角度对越王“者旨於賜”剑进 行了全面细致地鉴定,确定其为真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专家李学 勤研究员高兴地说;“真是旷世奇珍,此次见到箅是我三生有 幸。”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冶金铸造史专家柯俊教授说得更 绝:“如此之完好的宝剑,残断的话……我是从技术的角度 讲,如果此剑残断的话,我们便可能通过残片将剑研究得更 透彻一些”。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谭德睿:“现代科技想瞒天过海再造 一柄也不可能。虽然通过最新分析仪器可以测出各种成分, 但是,古剑的‘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给了你同样的 配方,你仍然造不出来。古代艺人的手法我们无缘再见了,这 种事在文物界是屡见不鲜的。”

  1995年12月28日,隆重热烈的古剑捐赠仪式在浙江省 博物馆举行。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永森从副省长徐志 纯手里接过省政府颁给的“捐剑证书”。他在致辞中说,抢救 和保护文物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越国是我国冶 炼业的发源地之一,“杭钢”又是全省最大的冶金企业,由“杭 钢”将越王古剑购回捐赠给国家,合情合理。
专程赴杭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目睹这一幕,没有讲 ―句套话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如果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 好了,那么我们的文物就不会流失;如果我们没有责任感又 没有经济实力,我们的文物也不会回来。”

  抢救国宝,迎归越国古剑的活动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 句号。凑巧的是,“杭钢”集团的产品注册商标恰为“古剑” 牌。千年古剑与现代著名企业竟有如此巧合的一段美妙因 缘,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相关阅读

纸币收藏
纸币收藏
企业新闻| 在线留言| 在线反馈|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场 电话:15210093958 QQ:1641661717
  • 版权所有:百分钱币收藏网  2008-2023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