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网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纸币收藏

书画鉴定趣闻

来源:百分钱币收藏网 编辑: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25
      作者认不得自己的手迹
      晋朝有位叫作张翼的人,善 于摹写书圣王義之的墨迹,惟妙 惟肖。一次,晋穆帝令张氏摹写王 右军(王義之)的自书表,然后再 交与右军审阅。王氏见到题有自 己名款的仿品后,当时竟当成自 己的手书。直至细察良久,才发觉 那是狗尾续貂的赝作。接着莞尔 一笑,褒贬掺半地说道:“小子几 欲乱真!”
芸芸艺林中,连伪造自己作 品都不能辨认者岂只王義之。近 代画坛巨匠齐白石,在代人鉴别自己的画作时,竟然将赝品《墨梅鹤鹆图》误当成自己的作 品。后来经过专家们的反复审核,才从白石绝少签署的“阿 芝”名款上发现了作伪的端倪。余题和印章尽管均摹刻得十分 准确,但在鉴定家们明察秋奄的“扫描”下,终于找出了破绽。
清代的陈邦彦,是个仿造董其昌书体的高手。偏偏当朝 的真龙天子康熙对董字又情有独钟。一日,康熙把各地贡呈 的董字全数挂出,并让陈氏从中找出自己的仿品。岂料,提心 吊胆的陈邦彦仔细辨察以后竟说实在分不出。”陈邦彦的 这个“分不出”,很可能慑于皇威,故而不敢直言。但也有可能 仿写通真,时隔已久,确实难以辨认。

      康有为给“藏家”题跋
      工诗文、擅书法、精鉴定的保皇派首领康有为,在戊戌变 法流产败逃上海后,不少人将自己收藏的字画,送康氏鉴、 跋。对真迹,康有为自然欣然命笔,对纷至沓来的赝品,他就 头痛得避之无计了。他曾开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玩笑。

       一次,康氏接过一轴声称是唐太宗御书中堂的“宝墨”, 没有审视字面,便提笔在包首上写了 “未开卷即知为真迹” 8 个大字。这种含蓄诙谐判定伪品的行为,识者无不捧腹大笑!
总的说来,鉴定家是凭藉鉴定质童给当代和后代树立形 象的。换言之,鉴定的对、错,跋文的准确与否,甚至价值容里 大小的评估,艺术层次高低的敲定^都直接影响到鉴定家 千秋万代的声誉。因此,严肃的学者是绝不肯违心说话的。

       明朝董其昌在书、画、文学、鉴定王国里可谓一代宗师, 可经他鉴定的传世古字画谬误却很多,走眼失误,自古迄今, 一流髙手也在所难免。淸代大鉴藏家张丑审定的墨迹,今人 也只给了个七对三错的评价有些明知是赝品,董氏却定为 真迹。兴许也有其不可示人的难言之隐!

      邓拓与《古木怪石图》
      文革中“加冕”为1三家村》黑老板”的邓拓,嗜好搜罗名人字画,而且修炼日久,眼光锐利。有一幘纸本《古木怪石图》 横披,其上有款印、藏印十余枚,北宋艺术骄子苏东坡的大名 赫然其上。该画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笔墨公案,无数鉴定家纷 纷对薄画前,各抒髙见,互不相让。有的说“真”,多数道
“假”。邓拓于百忙中贏得宽余,对该画的时代风格、学派风格、 个人风格……进行了反复推敲、仔细研究。继之又对纸张、款 识、图章、印泥(包括水印和油印)一一作了极其挑剔的考 证。至此,邓氏郑重宣布:“此画实系苏轼手笔!”力排众议,掏 钱买了。事隔不久,鉴定界权威人士再次云集画前重新摆动了 “三堂会审”的鼓点……最后,出现共识,邓拓的结论无误, 《古木怪石图》实为苏东坡真迹。邓拓含冤九泉后,半生珍藏统统被査封没收。邓氏昭雪 后,邓夫人将退还的名人字画,全部捐给了国家,名满天下的 《古木怪石图》自然也在其列。


        梅兰芳与《关公墨竹图》
京剧泰斗梅兰芳,当年拜师齐白石学国画,一段淸唱《霸 王别姬》,把个齐老夫子乐得胡子乱颤,喜将梅氏收为弟子的 佳话,至今仍是艺林美谈。多才多艺的梅氏不但国画创作有造诣,家中富藏名书锦 轴,鉴定一道亦具修养。

  一日,梅氏正与几位燕京友朋海阔天空闲侃,忽然,一不 速之客送来一輻《墨竹图》古画求售。梅氏展卷,但见关云长 的题签和款印,跃然这幅纸本画上,更为奇特的是:整犒竹 叶,均以“义薄云天日,忠心贯牛斗”……的五律诗句缀编嵌 成。画上有玄徳(刘备)题的“妙墨千古”篆字,翼德(张飞)写 的狂草。桃园结义弟兄留迹画上不算,其上尚有军师卧龙(孔 明),弟子龙(赵云)以及李白、杜甫、文天祥、岳武穆……诗 仙、诗圣、忠臣、良将,^排队签名,真是跋网恢恢,不容一人遗漏。光是这堆堂哉皇哉的名人,就已经是令人瞠目结舌 了,何须遑论连城重价!
然而,机关箅尽不聪明。墨竹的肇始时间是后唐,三国 时纸张还未普遍使用,五律、七律诗那时更是没有出现…… 古往今来,那些“群英会”式的名人题跋,更是弄巧成拙,欲 盖弥彰。对此了若指掌的梅兰芳笑道:“我买不起。”仅仅四 字,就打发了推销假画的人。

         徐邦达与《曹雪芹画像》
河南省博物馆收集到一幅肖像画,经宣传媒介载文报 道,该画中人被当成《红楼梦》的撰写者^曹雪芹。这一爆 炸性新闻轰动了红学界,一场波及宽广的画像真伪论战,如 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徐邦达先生以丰富的经验、科学的分析、充分的证据, 富于雄辩的《悼红影议》短文,拉下了这场很可能成为马拉 松式的真伪之争的帷幕。
徐氏写道:看了画像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点。一、 像上五行叙文的书体,不够乾隆时代的风格,推断不是当时 写的。二、题字的部位行款极不得体,得势,尤其是每行下端 将要碰到图像,迫塞难看,说明题画者是没有多大题画常识 的。按例画家自己落款,不致外行到如此地步^推断画像 与埋记者并非一人。三、这类明淸小像画,画家自己都不作 长行题跋。至多写上下款,(被画者与画者)寥寥数字而已, 即使著名小像画家也无不如此。五行小叙,却是出了格的 ……。四、画上“艮生”一印,其篆法,刀法颇有乾隆末到嘉 庆、道光以来流行的浙派^陈鸿寿,赵之琛等人的风格,不 能在曹雪芹生前……此画印章不对,是后添的。接着,徐氏对该画像的来龙去脉,作了条分缕析的多方 考査。最后断定跋文为伪题,印章为后加,画中人是俞楚江, 而不是曹雪芹。

      在古古今今,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画鉴别长河中,此种明辨真伪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网: http://www.100ybk.com
纸币收藏
纸币收藏
企业新闻| 在线留言| 在线反馈|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场 电话:15210093958 QQ:1641661717
  • 版权所有:百分钱币收藏网  2008-2023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