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网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纸币收藏

宫廷如意散谭

来源:百分钱币收藏网 编辑: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8-21
  如意的历史渊源
  如意,究竟产生在古代何时? 又是何时成为封建帝王所喜爱的 手中之物呢?特别是早期的如意是 什么样子,由于考古发掘中尚未发 现,实难推测。
不过,清代乾隆皇帝咏有《商 铜如意》诗,并将诗收录在《乾隆御 制诗集》一书中,其诗云:
一柄曲拳代谈者,璘玢古色错 金银。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

  乾隆皇帝认为“金银错”是始于商代,故相信宫中珍藏的商铜如意确是那个时代的遗物。 只可惜,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并未珍藏这柄商铜如意,由于实 物不存,故难以考证。

  我国古代文献较早见“如意”记载的当推《晋书》。据《晋 书,王教传》载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以如意打唾壶 为节,壶边尽缺。”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也记 有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縝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但实际上如意绝不如是 这时才有的。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认为,如意应始于战 国时。相传吴帝孙权曾得到玉如意一柄。

  如意的形状,最早的记录相传为唐代阎立本所绘的历代 帝王像中。南朝陈代诸帝如文帝、宣帝及废帝图中,都有手拿 着如意,一种柄很长,尾端细,首端宽,而柄曲起作成三齿的 云头叶状的如意在画中出现,为今天的考证,提供了很好的 资料。

  80年代,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下的地宫中,发现了 世所罕见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批唐代皇帝供奉的珍 宝。因为,从北魏到陏、唐,法门寺都是迎奉佛骨的圣地,在此 出土的金银器、玉石珠宝、玻璃、琉璃器、瓷器等千余件的文 物中,发现有银如意,厲佛教法器,造型则与后世如意基本一 致。同时,据古代文献记载,如意的型制又是由古代的笏和搔 杖(爪杖)演变而来的。

  所谓笏,或称手版,其用途源于朝官大夫的执笏,当见其 君主时,记亊其上,以备遗忘。这样能使朝官不为紧张而语 塞,以充分表现得自由和适意一些。

  另外,在佛教、道教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据《能改斋漫录》 云:“然释流以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耶?盖备僧尚执之,私记 节文祝辞于柄,以备勿忘,手执目对如人之意。”这是宋人吴 虎臣对如意的推测,即当时佛教和道教在宣道讲经时,将经 文记载在如意上,以备遗忘之用。特别是如意的使用和佛教、 道教的结合,可能是使它具有一些神秘说法的主要原因。在今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文物中,就收藏了一些佛教密宗的如 意法器,在这些金质法器上,即刻满了佛教的经文。在淸代早 期的一些神像画和神像制作上,也常常有如意的佩饰。如广 东省博物馆藏明白瓷如意观音,髙78.5厘米。这座白釉观音 像,为潮州窑制作。瓷胎洁白紧密施牙白色釉,开小冰裂纹 片,甚莹润。观音头梳双辫垂于肩,著长衫裙,随风飙扬,衣纹 自然流杨。一手执如意,一手埋,立于荷叶莲花型座上,双脚 微露,祖胸处饰串珠,头身比例适度。脸稍方,眼微露,神态慈 祥。由于宗教最终的目的,总是在追求生命的充实与灵魂的 不朽,而“灵芝”在中国民俗的信仰中,正是幸福与不朽的代 表,被古人视之为心目中的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如意的形状 逐渐发展得近似灵芝的造型,是不足为奇的。

  所谓搔杖,《裨史类编》云广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 木,削作人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 爬,如人之意。”这种做法不需求人,以搔杖搔痒,使人感受到 舒适、称心快意。

  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有如下故亊:“梵僧不空,得总 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 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 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 耳。’因举手示罗如意。”另据《潜确类书》中说,有一次唐明皇 背痒,随侍在侧的道士罗公远能通法术,就顺手折了一根竹 枝化为玉如意,以呈进给明皇使用。

  由此可知,在唐代,如意即被用搔痒之用了。当然,如人 之意的搔杖去送人使收受人有“如意”之乐,的确是一个很好 的礼物。然而,搔杖虽好,但由于仅是一件竹木之物,未免礼 物太轻了,为显其阔气大方,不能不用一些金玉之质来做,但 金玉制成的搔杖,又是不能实用的,好在送礼的目的,只是祝 贺人家万亊如意,这样收受者也不一定非用它去搔背不可, 于是它得到了一个“如意”的雅号,制作工艺所用之料也更加 精良,虽然后世如意的形制变化不一,制作却越来越精,品种也越来越繁多,但它的轮廓,终究脱离不开搔杖的雏形而已。

  古人对如意的使用还有一种解释,即如《屠隆文房具笺》 所云:“如意,古人用以指画向往,或防不测,炼铁为之,长二 尺有奇,上有银错,或隐或现。”这在魏晋南北朝持如意的风 气很盛,是与当时人喜欢拿塵尾的习惯有关。淸淡中的髙士 海阔天空的谈玄说理,挥着塵尾以增加论说的气势,辩争激 烈时,塵尾的毛纷纷而落。记载上的如意便有此类的功能,而 使用更自由。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六朝竹林七贤画像砖中,高 士王戎手中正拿着一柄如意,与另一高士山涛对谈,此如意 有着细长的柄,而柄端形如五爪,拿在手上颇有执塵尾的气 势。所以如意又名“握君”,可作谈柄,握之挥谈,可以直指四 座;高兴时,举而起舞;愤怒时,顺手击打席座,甚至击人脊 背,成了武器;作战时,可以像指挥棒般的指挥三军;僧侣讲 经时,共推如意给主讲者执之,则如意又像权杖了。总之,以 能如人之意,这在乾隆皇帝喜作《铁如意》诗中对其已有说 明。一般文人学士还将其如意,用来指划书童仆人取文具等 东西,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如意发展到明淸时代,不但受到了皇朝宮廷的重 视,而且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完美的礼仪象征,这与当时 社会上流行的民风礼俗难以分开,同时也凝聚了中国人生哲 学的思想,致使如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如意的种类、制作及寓意
  在明淸皇宫的紫禁城内,人们会发现,如意无处不见。无 论是在宫殿的宝座旁边,还是在寝宫的案头几上,都摆有各 式各样品种不一的如意,以供帝王后妃们玩赏,它是宫殿中 的重要陈设品和吉利品。而且,这些如意制作精美,雕镂装 饰,多姿多彩,虽不如以前实用,但寓意深刻。

  据说,宋代以来,如意巳经和祥瑞图景融合雕镂于一体 了。在淸代宫廷生活中,如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不但制作上讲究材料质地的贵重,而且其花色品种繁多,力求装饰镶嵌 的更为精巧华美,特别是在清朝中期,如意的制作工艺达到 了顶峰。

  淸宫选用制作如意的质材,有金、银、铜、镀金、铁、玉、翡 翠、水晶、宝石、珍珠、珊瑚、珐琅、瓷器、漆器、玛瑙、蜜蜡、饯 金、松石、象牙、沉香木、檀香木、红木、桦木、木变石、竹、琥珀 等等。
淸宫如意的名称种类繁多、举不胜举,其中有“II”字金 如意、“赭”字玉如意、金银如意、万年金如意、铜镀金如意、掐 丝珐琅天宝九九如意、岁岁平安玉如意、白玉云龙如意、白玉 九鹌如意、碧玉嵌白玉“福、禄、祯、祥”如意、甲子绿松石字如 意、青玉如意、三锒宜玉如意、汉玉檀柄如意、金镂空嵌珍珠 如意、汉玉檀柄如意、金镂空嵌珍珠如意、铜镀金镂空三镲翠 如意、翡翠三镇如意、竹柄玉石蟠桃如意、料石雕漆如意、檀 香木八仙祝寿如意、木柄嵌玉石染牙石榴如意、木柄嵌玉石 染牙佛手如意、桦木天然灵芝如意、红木古梅如意等等。

  一般来说,一柄如意的制作完成,是由多种材料精制加 工成型。在雕造和镳嵌技术上,精细的不留任何痕迹,以保持 其完美的天然情趣。这样,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浑圆凸 起的阳线,都力求做到细如奄发,雕琢精湛,有平雕、浮雕、镂 空、单镲、三镰等多种表现手法。当然,在淸代中期,由于国力 强盛,也有用整块水晶、翠玉、白玉等贵重原料制成的,而不 需任何的镶嵌粉饰。

  如意制作的美观稍巧,必然要以装饰图案和书写各种吉 祥语的文字来点缀,方能博得皇家的欢心。朝廷中吃皇粮俸 禄的文臣学士们及各地封建士大夫官员们,更是挖空心思地 讨好主子,贡奉着美好的祝愿,如:“百事如意”、“万年福寿”、 “一统万年”、“太平有象”、“年年有余”、“福禄祯祥”、“和顺如 意”、“体健身康”、“福禄寿椹”……,他们还将这些吉祥语言 雕琢在如意柄或灵芝云头上,除此而外,还在上琢刻颂词和 皇帝御制诗,镌字填金,什么“九州万物同如意”、“碧叶千年,其实犹鲜”、“瑞日祥云兆岁美,和风甘雨卜农庆”等。特别是 ―柄紫植嵌玉如意柄上,有诗云:“如意予何祝,所期岁美与 人和”;还有的如意柄上镌刻御制诗三呼征瑞急,万载庆长 春”、其下落款臣文宁恭集敬书”;还有“含耀喜温润,从心 应指挥”,其下落款臣绵思恭集敬书”等等。总之,虽内容文 宇不一,但忠君忠孝之心则表餺无遗。

  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其上还刻有“福”、 “禄”、“寿”字,即所谓的“三懷”,三字被分别装饰在如意的头 部、腰部和尾部,镌琢填金,并还在“福”字上面雕琢一只扑闪 着翅膀的蝙蝠;在“禄”字上面琢一只昂首站立的鹿”在“寿” 宇上面琢一只碧红鲜美的桃。它们制作的形象逼真,分别以 美玉来表现,让人看了喜之不禁。另外,故宮还珍藏有一柄清 乾隆、痛庆时期的三懷如意,是由翡翠、铜、硬木柄组合而成, 色调协调,古雅庄重。翠瓦上分别浮雕桃、鹿、编蝠、灵芝、松 树、山石等,寓意“福、禄、寿”。其下为錾胎铜镀金托,分别蓄 饰八宝、暗八仙、花蝶图案。翠瓦嵌人铜托以铜蠔丝固定在木 柄上。硬木柄正面为嵌银丝篆体百“寿”宇,柄边也嵌银丝回 纹,整个如意图案主題内容突出,让人望之舒心自得。据淸宫 档案《宫中‘进单》记载,这柄精美构思的如意,是乾隆三十 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广东巡抚德保进贡皇宫内廷 的礼品。

  如意头上雕琢的图案,大部分是吉祥图案,在宫廷典章 制度礼仪上也是很讲究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寓意,但万变 不离其宗,是巧用“如意”二字借题发挥的。如在故宫博物院 藏有一柄“岁岁平安玉如意”,在整个洁白如脂的玉石如意 头,镶嵌着一对鹌鹑与一束成熟丰满的谷穂,顔色鲜丽,形象 逼真可爱。因“穗”与“岁”“鹌”与“安”谐音,即起了这么一个 吉祥吉利的名称。有的如意雕琢蝙蝠、寿桃和鲇鱼,即是代表 “福寿年年”、“吉庆有余”的意思;有的如意头上琢成独个或 两个灵芝状的如意头,因灵芝一向被认为象征长寿,故称为 “灵芝如意”;有的如意头上镰嵌着两个柿子形状,“柿”与“亊”谐音,因而叫做“亊亊如意”;有的如意头上刻划着五只 编蝙,围绕着一个大“寿”宇飞翔福”与“福”谐音,故名之为 “五福寿考如意”或“五福捧寿"。所谓“五福”日:寿、窗、康宁、 修好徳、考终命。即祝愿接受如意者,不但要长寿、要窗贵、要 身体好、要有君子的品徳,最后还要死得好,以此“寿终正 寝”。试想深宫中的皇帝后妃们,见到从仆臣和地方官衢那里 进贡上来这样赏心悦目绝佳的礼品,能不客笑眉开、称心如绿、蓝等顔色之分,均为上等丝线结股。系结红槺带的如意, 一般头部等处都镑刻有双“I”字,很能说明是宫廷中皇帝大 婚或万寿軎庆之日所进献使用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柄玉如意,其灵芝头上琢有五只 蝙蠕围一“寿”宇,其柄上镌刻金字“九九八十一”;其尾双红 穂上装饰得极为考究,不但其穂“腰结”处编织着“寿”宇,而 且还系有珊瑚坠、串、红珊瑚珠。有意思的是,双穂上系结一 黄纸条,上墨书共重十三两五钱”字样。如意的双绿穂,一 般又与如意的图案相互配合,恰到好处。如有一柄植香木如 意,三镶嵌白玉,其上各雕刻带色彩的花草纹饰和仙鹤,使人 望之韵味生动而活泼。

  当然,精美的穗带除了要具有质料上贵重的条件之外, 德带上的“腰结”(也称“腰节编织有蓝篮结、寿宇结、双喜 节、盘长、盘常或盘肠)结、双鱼结”、“卍”字法结等等。这些 如意上的腰结,使人们在观赏中能辨识其宫廷用意,它的特 殊效果,必然又提高了它们实质上的价值。同时,如意的形式 及装饰,都在表达一种吉祥的语言和心思,而如意穑带的纺 织,又无疑地反映和表现着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民俗工艺。

  帝王后妃如意
  相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 喜爱之物了。据古文献记载,五代时的齐高帝萧道成曾賜隐 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梁武帝萧衍曾賜昭明太子木犀如意;唐 代同昌公主也有一柄玉如意,“形如宝桃,上有七孔,通明之 象也。佩之令人喜悦如思焉。”以上说明,帝王皇家对如意的 看重,将它视为护身的礼品和了如心思的奇珍异品。

  及至淸代,在宫廷御用画家的精心构思、宝墨腾辉的描 绘下,为后人留下了更多的宫妃、仕女手执如意的画面,应该 说,这些画是真实性的形象记录。如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幅淸 代《雍正妃常服像》(纵184厘米,横97.8厘米),这是组画 《雍正妃行乐图》之一。图中妃所穿衣饰,是明末至淸雍正朝时流行于南方上层社会的汉装。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妃独自 站在牡丹花丛前,手中怀抱着一柄灵芝头形如意。可以想象, 在她那孤独、凝思、消闲、恬静的生活中,惟有这柄精巧的如 意,才能寄托她那美好的心思和祝愿了。

  在另一幅《乾隆帝薫风琴韵图》(纵150厘米、横77.5厘 米)中,再现老年的乾隆里帝身着汉族脤饰,安祥自得地将古 琴放在盘臁上双手抚着琴弦悠悠陶醉的情录。在他身边有 一童仆左手托底、右手扶柄怀抱着一柄植香木嵌玉如意。

  特别是在淸宫任职的意大利画家郎士宁(公元1688~ 1766年)画的《乾隆帝观圃赏古囝》(纵137厘米、横62厘米) 则表现的是乾隆皇帝在炎炎的盛夏,于古松下溪边观赏一帽 名为《洗象图》时的情录,此时我们会注意到图画中,乾隆皇 帝身旁有一宫女,也是左手托底、右手扶柄怀抱一柄木(或 竹)制嵌玉如意。

  从淸宫所藏的上述图画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结论,皇帝 身旁的童仆或宫女在手执如意时,是有一定的规矩可循的,而 且里帝在消闲风雅的生活中,如意会不离他身边左右的。这是 因为,乾隆皇帝在临轩听政,引见庶僚或召对臣子淸谈诗咏、 观赏古画时,少不了会手持如意,纵谈国家政亊、古今风流 ……那皇帝手挥如意的自豪心情,惊人妙语的天花乱坠,侍臣 们当然仅会唯唯诺诺、俯首貼耳了。试想,乾隆皇帝能将如意 视为“佳朋",也足见他对此的钟爱和舒杨心情了。由于淸代帝 王后妃们多喜爱如意,并视为吉祥之物,所以宫廷御用画家进 献的绘画作品,大多离不开有人手执如意之景了。

   那么,淸代宫廷中所珍藏的如意又来自于何方呢?从文 献的记栽来看,主要来源于:一是淸宮内务府造办处制作。这 一般是由如意馆宮廷画家画出稿样,由壅帝过目批准后,再 精心雕琢制成。二是由皇亲贵戚、王公大臣、达官责人以及各关、盐政、织造等官员’按例或万寿圣节、喜庆佳日向历朝垒 帝、里后、壅太后进贡的礼品。河道遭运、八旗都统、税圣节。

  特别能够直接反映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 淸《宮中,进单》档案,记载了上述官员们所进贡如意及其礼 品的情况。现存宫中档案中的进单,包括有康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宜统九朝的例贡和临时进献的 单折。进单以黄绫、黄绢糊制,表书“内进折X件”暨年月曰, 背书“奴才X X跪(谨)封”,这是进单的一般形式,也有特殊 进单,即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向宫廷进献贡物,都有这样一 个特点,特别是地方官吏向皇帝进献贡物,都是以如意为先, 每次进贡都有一柄如意。这表面上是为了表达忠诚和祝愿, 但实际上是为了得到皇帝的欢心和信任,以求步步高升,达 到加官晋爵的目的。

  乾隆皇帝是个爱玉、赏玉、玩玉到了家的天子,故在皇宮 中收藏了不少名玉,因此,他对玉如意的制作雕琢要求也是 十分讲究、精益求精的。他曾命淸宫内务府造办处,要将白玉 如意中的疵瑕“俗样都教铲削去,本来玉貌净真披”,只有这 样,才“人目方能号如意”,也才能价值千金。

  淸宫中,每逢新皇帝即位、皇帝皇妃生日、重大节日或大 婚喜庆佳日,诸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后妃敬献如意。王公 大臣向皇帝呈进如意,是万寿节日‘礼仪之一,因此礼物中如 意最多。如意,即其“称心如意”之意。寿礼以献“九九如意”为 多,就是以九柄如意为一盒,九盒即九九八十一柄如意。这是 因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崇尚九五之数,“九”为大数,“九九” 则是最大数;《易经》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代表着 天子之尊,以此祝皇帝万年长寿。在乾隆皇帝60岁生日时, 大臣们除了进献“九九如意”外,还凑集起来送给皇帝用金丝 编织的如意60柄,共用去黄金42546克,很博得乾隆皇帝的 欢軎。不仅如此,皇家人之间也相互递送如意,皇帝自己生日 这一天,首先要向皇太后呈递如意,以示吉祥如意的祝福。待 皇太后过生日时,皇帝还要按照宮中规制进献如意。如康熙 三十九年(1700年)十月初三日,孝惠皇太后60岁生日,在前 —天,康熙皇帝特进献一柄万寿如意。而乾隆皇帝在生母崇庆皇太后生日时,进献青玉寿字玲珑如意,以表示孝敬之心 和恭祝之意。

  人们知道,慈樁太后的60“整寿”,即光绪二十年十月初 十日《1894年11月7日》,更是极其隆重的“万寿庆典”,为了 筹办这次“庆典”,早在两年前就着手进行了筹备工作。清宮 档案记载,光绪皇帝进献物品百余件,其中如意两匣(每匣9 柄)另还有金镲珠石如意一柄等其它金银珠宝,共耗银 28.8万两,加上银30万两,银锞10000两,总值达59.8万两 之巨。淸宫内务府福锟进献贡物中有“脂玉如意五对”;安徽 巡抚沈秉成进献贡物中有“文玉如意成对”,特别是各京官和 地方官,除贡别的礼物外,也纷纷向慈禧太后进献“九九如 意”。据淸宫中档案记载,仅贡奉的如意就达1000柄,有人最 多一次送了 81柄,祝她延年长寿。

  淸宫除了万寿庆典场面十分隆重外,即是皇帝大婚礼仪 了。在淸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 宣统五位皇帝不满十岁便登基当上了天子,而除宣统(即末 代皇帝溥仪)之外,其它四位都是在位时举行了大婚庆典,其 中尤以同治皇帝婚仪最繁。同治皇帝六岁即位,同治十一年 17岁时由慈安、慈禧两皇太后作主,为他选定翰林院侍讲崇 绮之女阿鲁忒氏淑供端庄为皇后。大婚礼仪派恭亲王宝蓥会 同总管内务府大臣、礼部及工部堂官详稽典章,一切亊宜按 照康熙四年成案办理。根据淸《同治大婚典礼红档》记载,大 婚礼仪主要包括下列程序:纳彩礼、大征礼、册立里后礼、奉 迎礼、朝见礼、庆贺颁诏礼和筵宴礼。

  在这些礼仪中,如意也是跟随皇帝、皇后左右,无论花轿 中,还是喜床房,都放置着寓意吉祥的如意。另外,皇帝大婚 礼仪中最隆重、最繁杂的一项是奉迎礼,如意也是在这一天 递送安放。届时,由钦天监官报吉,总管太监一名转报皇后梳 双髻头、戴双喜如意头花、穿绣龙凤长袍,请皇后手中拿两个 苹果,福晋四人为她盖上缎绣龙凤纹盖头,将御笔“龙”字和 金如意一柄放进凤舆,恭请皇后升16人抬凤舆,出皇后邸中门。凤舆进大淸门、乾淸门,至乾淸宫殿内,凤舆向正南方天 喜方位降。这时福晋二人率领内务府女官至凤輿前启帘,请 皇后降舆,凤舆内的“龙”宇、金如意则由公主、福晋请出。窨 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把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 米谷的宝瓶递给皇后,福晋四人搀扶皇后迈火盆,寓意“蒸蒸 日上”。内务府女官执灯前导,由交泰殿出后隔扇至洞房坤宁 宫,下备院官员预备桃皮金漆彩画鞍板,黄铜镀金镰嵌宝石 喜鞍一份,安放在坤宁宫门口,马鞍下放着里后拿过的两个 苹果,壅后从马鞍上迈过,寓意“平平安安”。壅后进坤宁中东 暖阁,福晋接皇后手中的宝瓶,放在龙凤喜床上(注:前一日, 公主福晋命妇四人,各执如意一柄,安设龙凤軎床四隅〉,这 时皇帝给皇后揭去盖头。皇帝升龙凤軎床居左,皇后居右平 坐,内务府女官先设钢盆于床上,以圆盒盛子孙饽饽,请皇后 受用。福晋、命妇率内务府女官请皇后梳妆上头,戴凤钿、双 喜如意、富责绒花,换明黄龙凤八团龙褂,戴朝珠、项圈。梳妆 毕,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床沿下,皇帝 居左,里后居右,相向落坐,交杯行合卺礼,用合卺宴,这时又 有结发侍卫夫妇在殿内外念交祝歌。祝毕女官撤宴桌,请皇 后升龙凤喜床上坐,摘凤钿,换绣龙凤长袍,戴绒花双喜如 意。晚上花烛齐明,帝后在沿房内吃长寿面。

  次日,帝后分别乘礼轿至景山寿皇殿列圣、列后圣容前 拈香,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回宮,同诣承乾宮孝全成皇后及毓 庆宮孝静成皇后御容前拈香,行三脆九叩礼;同诣乾淸宫暖 阁文宗显皇帝圣容前拈香行礼;同诣钟粹宫想安里太后和长 春宫慈禧皇太后前递如意,行三魄九叩礼。

  另外,皇帝册封妃嫔往往与大婚同时举行。同治十一年 (1872年)二月初三日,想安、慈樁两皇太后懿旨:九月十四 曰册立里后礼成后,即日册封蕙妃。慧妃是镶黄旗满洲耀奎 佐领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年十四岁。九月十四日,册封蕙妃礼 在皇后邸前殿举行。淸宮陈设慧妃彩仗(妃的仪仗称彩仗)彩仗中的“八件”是用银镀金制作,不能和皇后一样用金的。

  卯时,慧妃在床内戴朝冠,穿珠宝朝服,接银镀金册和印, ……礼毕,慧妃乘鹅黄黑杆四人抬暖轿,左右扶轿杆四人、捧 如意二人、请册一人,请印一人,另有四人负责压马。册印彩 亭、如意亭及彩仗前导出皇后邸中门、地安门进皇宫神武门、 顺贞门至永和宫,中和宫迎接至香案前拈香行三跪九叩礼。 再至钟粹宫、长春宫及养心殿,分别向两皇太后和皇帝递如 意,行三跪九叩礼。九月十七日行筵宴礼。十八日行庆贺礼。 至此,同治皇帝大婚礼仪全部结束。

  如意,作为淸代宮廷的吉祥物,也是皇帝选后的信物和 凭证,是非常重要的选定证物。例如慈樁太后为光绪皇帝选 后时,在皇宫内廷西六宮的体和殿召备选之各大臣少女进内 依次排立,与选者五人,首列那拉氏都统桂祥女,慈樁侄女 〈即隆裕〉,次为江西巡抚德馨之二女,未列为礼部左侍郎长 叙之二女(即瑾妃和珍妃二姊妹)当时慈樁太后上坐,光绪 皇帝侍立,荣寿固伦公主及福晋命妇立于座后。前设小长桌, 上置镲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二对,为选定证物(淸宮规定 选皇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选妃中者,以荷包予之太后手指 诸女语光绪皇帝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受 以如意可也。”言时即将如意授予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乃持如 意趋德馨女前,方欲授之,慈樁太后大声喊:“皇帝!”并以口 暗示其首列者(即慈樁侄女),光绪皇帝愕然,即乃悟其意,不 得已,乃将如意授其侄女(即隆裕慈樁太后又耽心光绪皇 帝意在徳馨女),真选人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 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对予未列二女,此珍妃、瑾妃姊妹 被选人宫。

  另外,如意还是淸代帝后赏賜臣工亲信的礼品。若那位 大臣官员得到皇帝亲賜的如意,可谓是光宗耀祖的幸亊了。 一些外国使者来朝,如帝后万寿祝贺等,也能得到帝后馈赠 的如意,这在乾隆朝反映的尤其突出,如意取万亊如意及和 平兴旺的象征,也反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礼尚往来的精神。



相关阅读

纸币收藏
纸币收藏
企业新闻| 在线留言| 在线反馈|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场 电话:15210093958 QQ:1641661717
  • 版权所有:百分钱币收藏网  2008-2023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